起源
在1995 年 Netscape 一位名为 Brendan Eich 的工程师创造了 JavaScript,随后在 1996 年初,JavaScript 首先被应用于 Netscape 2 浏览器上。
最初的 JavaScript 名为 LiveScript,后来,因为 Sun Microsystem 的 Java 语言兴起,被广泛使用,Netscape 出于宣传和推广的考虑,将它的名字从最初的 LiveScript 更改为 JavaScript——尽管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共同点。这便是之后混淆产生的根源
数据类型
Number
(数字)
1. JavaScript 采用"double-precision 64-bit format IEEE 754 values" ,以64bit表示数字
不区分整数浮点数
console.log(01.+0.2)
console.log((0.1+0.2)==0.3)
console.log((1+2)==3)
console.log((1+2)==3.0)
0.30000000000000004
false
true
true
知识兔2. 类型转换函数
paresInt(arg1,arg2)
arg1: 转换对象
arg2: 进制
返回值:10进制的数字真值
以arg2 进制来解析arg1 如果arg1 不是合法的arg2进制数字,则返回NAN
如
# 2进制的10表示10进制的2
console.log(parseInt('10', 2)) // 2
知识兔# 2进制出现了 错误的数字2
console.log(parseInt('2', 2)) //NaN
知识兔# 其他不能转换的类型
console.log('abc', 2) //NaN
知识兔# 在2013年前的旧版本中以0开头表示8进制,0x表示16进制
parseInt("010"); // 8
parseInt("0x10"); // 16
知识兔# 使用+‘2’ 也可以将字符串转为数字类型2
console.log('1'+'2') // '12'
知识兔console.log((+'1')+(+'2')) // 3
# parseInt() 转换会一次转换字符串中每个字符,直到遇到不可转换的类型,返回值是已经转换好的数字
使用+ 号 则字符串有不符合转换的类型,直接返回的NaN
console.log(parseInt('123abc')) // 123
console.log(+'123abc') //NaN